简介
1980年,1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深造。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8年9月22日当选2018年度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19年1月8日,梅宏领衔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梅宏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个人荣誉包括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全国优秀博士后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等。
人物经历
1963年5月出生于贵州遵义余庆县,1980年前在余庆县读完小学、初中。1980年,1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深造。1989年9月至199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孙永强教授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成员。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4月5日,梅宏回到家乡敖溪镇,为敖溪中学的同学们作了一场生动的励志报告。
201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10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4届会议(TWAS 24th General Meeting)上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14年当选IEEE Fellow。2015年11月20日,梅宏向新建成的敖溪小学捐建一座思学亭。2015年获得IEEE计算机协会技术成就奖。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2018年9月22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正式揭晓,梅宏当选外籍院士。2019年1月8日,梅宏领衔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9年7月,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2020年,任CCF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同年还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2年12月16日,梅宏院士和黄罡教授完成的“面向网构软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方法及应用”成果获得2022年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2023年2月,“数字技术的伦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梅宏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同年8月,担任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福耀科技大学(筹)校长。2024年3月25日,梅宏辞去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长/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职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18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备受瞩目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梅宏院士-黄罡教授团队研发的“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入选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并由黄罡教授进行现场发布。2021年5月4日,北京大学梅宏院士操作系统团队研发成果XiUOS矽璓工业物联操作系统正式在确实Trustie和木兰开源社区发布。XiUOS (X Industrial Ubiquitous Operating System) 矽璓工业物联操作系统是一款面向工业物联场景的泛在操作系统,源自人机物融合计算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需求的碰撞。在XiUOS软件定义技术体系中,主要内容是一个微型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和其上的“感联知控”工业物联应用框架,针对工业环境智能化生产特点和需求做了针对性设计和优化,以简化工业物联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和运维。
梅宏和黄罡团队通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SA)概念及其建模理论和ABC方法,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他们还引入了运行时软件体系结构(RSA)概念,将SA扩展到运行阶段,并开发了基于模型转换和代码生成的RSA构造与演化方法。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基于程序、文档和运行数据分析的SA模型恢复方法,并发明了客户端驱动的SA资源反射方法与机制,以支持系统逆向理解和重构。他们还创造了人机协同的互操作接口自动生成方法,实现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的自动化生成与运行服务,显著提高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这些研究成果颠覆了传统互操作技术的方式。
曾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等。现任国家863计划“十二五”信息技术领域先进计算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数十次担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委员。
承担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与优秀论文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授权10余项。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学项目,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时间 | 课题/项目名称(担任职务) | 项目来源 |
1984年3月-1984年7月 | 线切割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实现(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主要实现者) | 本科毕业设计 |
1985年9月-1987年5月 |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排料系统ICANS(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实现者) | 硕士学位论文 |
1989年9月-1992年9月 | 函数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FOPL—设计及实现(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资助) | 博士学位论文 |
1992年12月-1995年5月 | 集成化软件工程开发环境(CASE)的标准化与实用化(课题主要骨干,技术组成员,JB2系统集成组组长)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 |
1992年12月-1994年6月 | 面向对象的智能化软件原型生产技术及系统(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3年6月-1995年3月 |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博士后基金课题 |
1994年8月-1996年4月 | 基于复用的面向对象智能化软件生产技术(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5年11月-1997年11月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6年1月-1998年9月 | 对象的说明型形式化语义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 |
1996年1月-1998年12月 | 基于主动对象模型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系统(第二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1996年8月-1998年6月 | 基于构件、构架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及其系统(课题负责人之一) | 863计划课题 |
1998年2月-2000年11月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8年6月-2001年6月 | 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引进、推广及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 |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省校合作项目 |
1998年12月-2000年12月 | 软件开发过程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负责人) | 教育部重点科技预研项目 |
1998年12月-2000年11月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研究(课题负责人) | 863计划课题 |
2000年9月-2002年12月 | 特征交互及构件组装(课题负责人) | 贝尔实验室合作研究课题 |
2000年9月-2002年12月 | 面向软件体系结构(SA)的软件构造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
2002年1月-2004年12月 | 面向构件的领域工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02年1月-2005年12月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02年1月-2003年12月 | 面向领域的应用中间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 软件的特征交互及互操作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
2002年12月-2007年8月 | 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
2003年6月-2005年5月 | 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
2006年1月-2008年12月 | ABC方法中的求精变换技术研究(课题共同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
2006年1月-2008年12月 | 面向网络计算环境的开放软件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 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数据来源:
科研成果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
1996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9) |
1998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
2006年 | 基于Internet、以构件库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平台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
2012年 |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 |
2021年 | XiUOS矽璓工业物联操作系统 | Trustie和木兰开源社区发布 |
2018年 | 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 | 入选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
学术报告
时间 | 学术报告 | 报告地点 |
2000年8月 | 《软件构件技术》 | 863第四期“全国计算机高级人才培训班” |
2002年5月 |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漫谈及反思》 | 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软件新技术”分会 |
2002年10月 | 《软件工程现状和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0年校庆名家讲座 |
2004年6月 | 《Internet时代的软件技术》 | 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第10次技术科学论坛“信息技术科学” |
2004年9月 | 《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 |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
2006年2月 | 《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ABC》 | 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9次技术科学论坛“软件技术” |
2019年6月 | 《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思考》 | 2019中国大数据教育大会 |
2021年9月 | 《迎接转型时代,拥抱开放创新》 | 第九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
2023年6月 | 《当前热点话题下对开源发展的三点认识》 | 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 |
人才培养
“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是人才,要以学生为本。科研固然非常重要,但任何科学成果都有过时的时候,只有人才的培养才是持久的。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不仅在于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更在于北大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为社会各界做出贡献,是他们铸就了北大的辉煌。”梅宏作为师者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2007年,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并作为学术带头人承担可信软件平台研究组的研究。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高可信软件系统的模型理论、运行机制、开发方法、度量评估等。
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含直博生),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大数据、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梅宏表示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人们从基础设施、计算模式、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不同的视角将其称为“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等,然而,从一个软件研究者的视角,我理解,在这些称谓的后面,一定离不开软件!软件和芯片是构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元素。软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模式的实现载体,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处理者,也是信息应用的呈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软件是这个时代的使能技术,这将是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
论文成果
发表时间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2010-10-01 | A Dynamic-Priority based Approach to Fixing Inconsistent Feature Models | Proceedings of the ACM/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MoDELS 2010) |
2011-10-01 | Instant and Incremental QVT Transformation for Runtime Model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MODELS 2011) |
2012-11-12 | Mining Binary Constra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 Models |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RE 2012) |
2012-06-01 | Internetware: A Software Paradigm for Internet Computing | Cover Feature, IEEE Computer |
2015-01-24 | Tiling: A New Language Mechanism for Heterogeneous Parallelism | Proceeding of the 19th ACM SIGPLAN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arallel Programming (PPoPP 2015) |
2018-04-24 | Understanding Diverse Usage Patterns from Large-Scale Appstore-Service Profiles |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2020-12-07 | SpotTune: Leveraging Transient Resources for Cost-efficient Hyper-parameter Tuning in the Public Cloud | Proceedings of the 4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2020) |
2020-10-02 | Lewat: A Lightweight, Efficient, and Wear-Aware Transactional Persistent Memory System |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
荣誉奖项
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获奖202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奖2018年IEEE计算机分会技术成就奖(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s)获奖2015年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表彰获奖2005年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2004年社会任职
机构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1998年-2000年 | 863计划306主题软件重大项目监理 |
2000年-2004年 |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2001年-2006年 | 863计划“十五”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
2002年-2005年 | 中国电子学会IFIP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04年-2007年 | 第十届、十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 |
2006年 | 863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 | 信息产业部软件构件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长 | |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第4、第5届评议组秘书 | |
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顾问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共创软件联盟理事 | |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 | |
《软件学报》编委 | |
《电子学报》编委 | |
《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 | |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 |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ervices Research》编委 | |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in China》编委 | |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 |
全国信标委SOA分技术委员会主任 | |
国家“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专家组成员 | |
工信部软件构件标准工作组组长 | |
2020年1月11日 | 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21年12月24日 | 任“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主任委员 |
- | 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理事 |
数据来源:
人物评价
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因其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及其标准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作为唯一一位非美国学者获此殊荣。——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梅宏院士为大数据事业付出了很多努力,贡献很大。——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